【十九大代表风采】责任——记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女切铁工戚红
发布日期:2024-07-16 22:38:21 | 作者: ob体育app
责任记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女切铁工戚红
在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有个班组叫切铁组。他们的工作是为变压器核心部件加工铁心片,大家称他们为“钢铁裁缝”。
28年,5亿多片铁心片,零事故,累计为公司降本增效1000余万元。是什么让戚红在“男人占主导”的装备制造业中,交出了一份令人艳羡的成绩单?
1989年9月,戚红从保定变压器厂技工学校毕业分配到保变电气部件车间切铁组工作。刚进班组,戚红就意识到这是个“男人占主导”的行业,连她自己都没想到,男人群中她一干就是28年。
切铁的工作很普通,不需要非常高深的技巧。但切铁又是个精细活儿,说起来简单,要做好绝非易事,对尺寸和毛刺儿的要求近乎苛刻。铁心片的原材料是硅钢片,又硬又脆,非常难操作。0.5毫米是铁心片能容忍的最大误差,0.02毫米则是刀口毛刺儿的最大极限。 “哪怕超出能容忍的最大误差数只有0.1毫米,也不能放过。如果把不合格的产品装到变压器上,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戚红说。
不出事故,是戚红对自己的最低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她要求自己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工厂里,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做,这是习惯。一开始,戚红也这样按部就班地切了10年铁,直到切铁组迎来了第一台自动化设备。2000年,切铁组车间换上了第一台自动化设备。全新的设备令原来根本没接触过自动生产线的戚红兴奋不已。然而,时间不长,戚红就高兴不起来了。
由于设备结构原因,生产线没办法一次把一卷料片全部切除,每卷料片都会产生十几米的料尾。十几米完好的料尾用不上,就会造成很大浪费;重新利用这些料尾,则需要人工拉拽送料,职工劳动强度太大。大冬天,组员做相关操作的时候,贴身的绒衣都会被汗水浸透。
“当时我看了都心疼,太辛苦了。能不能想个办法降低职工劳动强度,还能保质保量、提高效率?”找到处理问题的办法,戚红觉得是自己的责任。于是找到了公司工艺部张江辉部长。经过几番试验,戚红和张江辉一起做了一个弧形的小拖车,在弧道上安装了若干光杠,通过光杠转动辅助送料。但戚红人生中的第一次革新工友并不买账。组里的一名老员工尤其抗拒: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做的,怎么说改就改呢?对此戚红一点不着急,软磨硬泡让工友用上了自己的小发明。试用后,反对的工友拍手称快,小小拖车既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还避免了对铁心片的伤害,保证了产品质量。工友的肯定和支持,坚定了戚红把革新之路走下去的信心。
切铁组一直沿用传统的加工方法“梯形片断料法”,这种工作方法的缺点是,续料人员需反复翻片,而反复的翻动不但会加重职工的劳动强度,还会使硅钢片内部晶格发生扭曲、变形、空位,以此来降低导磁性能。戚红创造性地提出“平行四边形”断料法,去除了续料人员翻片的环节,减少了对硅钢片导磁性能的影响。仅此一项,原材料使用率提高了10%。
多年来,戚红创造性地研发了新的套裁方式、剪切方案,编制了剪切程序,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有人问,有没有算过经过革新工友降低了多少劳动强度?为公司节省了多少成本?她坦率地说:“没算过,工友是自己的伙伴,公司是自己奋斗的平台,哪有和家里人算账的?”但天威集团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戚红的创新为公司降本增效达1000多万元。
工作28年,戚红养成了一个令自己爱恨交加的习惯审图。每次要生产新产品时,戚红都要提前把工艺部做好的图纸带回家仔细测算。其实,这件事情原本不是戚红的分内工作,切铁组只需按照工艺部的图纸剪切铁心片即可。即使由于图纸问题出现剪切错误,“板子”也打不到她身上,可是戚红却不这么认为。“我没觉得这是分外的事。铁心片一个边尺寸错误或者片数计算错误,都会令之后所做的工作成了无用功。既然是厂子的事情,既然和自己的工作有关,那就都是我的事情,就都是我的责任。”
审图是一件十分繁琐的工作,一张图纸一天是审不完的,有时需要两三个晚上才能完成,这中间还不能被人打乱思路,不然要重来。在单位,班组来往人太多,思路容易被打断。回家清静,工作效率高,戚红就拿回家审。有时,切铁组的年轻人会跑来问戚红:“戚师傅,你咋看一眼图纸就能发现错误?”他们不知道的是,戚红每次审验图纸,都要花费两三个晚上,一遍遍演算,经常忘记时间,工作到夜里十一二点。
当了17年切铁组组长,戚红对切铁的所有的环节了如指掌。但就是这样,她也没有闲下来过。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她会记录下来,时间一长,就成了17年的故障笔记。2000年车间开始安装自动化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上线安装、调试以及出现故障时,戚红都要跟随机修人员一起研究,并将解决方案记录下来。不仅简单的记录,戚红还会将问题进行汇总,然后总结、归类,对突发性强的、指导性强的,进行集中总结,再有类似的问题发生,只要翻翻笔记,就能自行排除一些故障。她将故障笔记放在车间里,职工们随便什么时间都能翻看学习,她还丝毫没有保留地将自己的成果和经验告诉自己的组员,她戏称这是自己退休前留下的财富。
有人说戚红做的这些多余,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就行了吗?戚红不这样想。只要跟工作相关,她就认为是自己的事,是自己的责任。
责任心表现在方方面面。每天早上七点多,戚红总是第一个到车间,擦地、擦设备。身为组长,这些活儿本不需要她干,可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脚踏垫是切铁组最脏的地方,多年来戚红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去清理,这也是习惯。她的这个习惯甚至传递给了组员,只要有时间,组里的人都会把脚踏垫打扫干净,虽然这都不属于班组管辖的范围。
今年保定雨水多。有天晚上,阵雨突然袭来,凌晨一点多,既不是组长、又非党员的组员马艳坡冒雨查看组里的矽钢片,看有没有被雨淋。这也是养成的习惯。打扫卫生、保护集体财务,在组里甚至公司里都没有明文规定必须做,但大家都按习惯做了,戚红把这些习惯归结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付出,归结为“责任”二字。
高级技师、河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党的十九大代表荣誉的背后,是戚红28年辛勤工作和付出的回报。但身为子女、妻子、母亲,戚红却自觉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亏欠家人太多。三年前,丈夫下岗了。戚红忙着切铁,老人又有病,所以丈夫就没有再出去找工作,一直在家伺候老人。让一个大男人在家伺候病人,她觉得是她没有尽到责任;因为工作,她缺席了孩子不少的家长会,没时间辅导孩子功课,孩子没有考上好大学,她认为她也有责任;儿子24岁了,虽然学的是机械设计,但至今还没找到比较合适工作,目前仍在一家快餐店打工,想起来她就觉得对不住孩子。提及家人,戚红眼中噙着泪花。她说,在家庭方面,她没有尽到责任,她做的不算成功。
虽然丈夫难免有抱怨,其实戚红清楚,家人是支持她的,不然的话,哪有她今天如此专注的工作呢?丈夫说过:“厂子能给你这么好的平台,你有机遇,你是幸运的,工作一定要更加努力。”
戚红的确感觉自己是幸运的。自己不就是一个切铁的吗?不就是做了点应该做的吗?党和人民却给了这么多的荣誉。虽然已年近50,自己唯有加倍努力,才对得起一个又一个闪光的称号;唯有担起沉甸甸的责任,才不愧为党的十九大代表。